六個我認為台灣房價長期易漲難跌的原因

關於後續台灣房價還會不會漲這件事情,我從一個租屋族成為一個房貸族,心裡很是有感。答案是,整體來看當然會漲,但有些可能會跌。

先說結論,我認為以下因素導致台灣房價易漲難跌

通膨

建造成本

低利環境

置產需求

購屋成本層層疊加

租屋市場不友善

為什麼呢?原因有幾個,第一,因為通縮對於執政者通常不是好事,但是溫和的通膨卻受到歡迎。房屋通常是老百姓最大的資產,通膨不漲房價要漲什麼?

第二,不管建造房屋所需的土地、原物料與人力成本,到底有沒有建商宣稱的漲幅那麼多,上漲的現象應是肯定,只是原料漲5%,售價要漲5%還是10%的問題。

第三,短期因素當然包括低利環境、熱錢炒作等,這些可以透過政策來抑制,但中長期來說,很多人就是有自住以外的置產需求,尤其是在華人社會。你不讓他貸款,他就全現金買,沒有在怕的。

第四,台灣對於租房市場的管制很不完全,很多房東都不讓房客報稅,且基礎環境很糟,而投資房地產再出租,對很多人來說,是比股市更簡單操作,又更能確保投報率的選擇。

第五,自己買過房就知道,買房時要付出仲介費、稅、雜費等,這些都是購屋成本,賣房時還要再付一次,而且付更多,正常如果不是急售,通常不會有人想賠本賣。所以你看到實價登錄1000萬的房子,其實屋主的成本可能是1100萬元,當然可能開1200萬,1150萬可以成交就已是佛心。

第六,其實台灣的家戶人口數呈現下降趨勢,但是都更步伐很慢,很多老屋不是荒廢就是隔間出租。想買房的人,就是需要跟上一世代不同的房子,例如不喜歡透天,要有管理員收包裹,或要求要有當層排氣,或是防噪要符合最新標準。法規也要求要有雙逃生梯、停車位等等,隨著時代演進,對房屋的要求其實在提升中。

當然,房價一定會有所波動,走跌並不是沒可能。但長期看來,政策頂多是讓漲幅縮小,呈現緩漲局面,若沒有重大政策轉變或社會結構調整,易漲難跌的趨勢恐怕難以扭轉。

建築大樓示意圖,建案與文中敘述無特定關連

至於少子化的現象,我相信在10年內也會為部份地區的房屋市場帶來影響,例如招生不順的大學附近,包租公與包租婆可能要開始未雨綢繆,投報率可能不見得有以前好

另外,蛋黃區與有特定條件支持的蛋白區的房子,大概不太會受影響,不過蛋殼區的房價,可能遲早要現出原形。

最後,讓我們看看自駕車的發展有多快,說不定有可能改變一般大眾在購屋時對於交通的需求考量

Related Pos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